如果真的什么都不用想
是不是也没有那么好
不知不觉,离开学校已经有1年2个月了。。。
目标
这一年以来真的是经历了许多乌龙事件。最大的干扰点有二:一是户口;二是工作岗位。
心态差的时候,只想说,或许我的运气在实习期间都用完了吧 😂 实习期间遇到的人太棒、太赞了,以至于现在一塌糊涂…
心态好的时候,时常告诉自己说,这些都是经历、是“入道”的素材。
有时候想想,确实也是这样啊。毕业论文的致谢中,我依然会由衷的感谢导师给予我的自由度,也曾感叹着自己“摸黑”的日子
但尽管如此,在学校的时候隐隐约约似乎能感受到有些大方向依然还是在那儿的,真的就像黑暗中的烛光,忽闪忽闪的
然而,现在的状态大方向处于飘忽不定的状态,甚至是太大、太遥远了,使得自己有时候丧失了一切动力,只想躺尸
就希望能什么都不用想、不用顾虑“面包”🍞,每天尽享时间的流逝,就像电视剧里的样子
小时候我爸打趣的和我说,你看电视剧里都不讲赚钱的问题呐
真的觉得“系统1” 能轻而易举的战胜“系统2”。
没有错,保持理性是很累的一件事儿,是会消耗大量能量以及脑细胞的。
所以推出要将某事成为一种习惯、形成chunk,让一切都显得那么的自然与丝滑
就像每天在站点等交通工具 或是倒车入库
至于怎样才能将某事成为一种习惯呐,暂时认为就需要和时间做朋友了吧~以及自身的兴趣或动力
这是不是又回到了“先有鸡,还是先有蛋”的问题呐。本想着让一切是那么的自然,而习惯又需要动力来促成
也有可能是我想错了。但似乎也不需要走极端吧。即一定程度上的习惯降低动力的依赖或损耗,两者相辅相成呀☯️
基于我目前对“奥派”的理解,以上便是属于目标的问题。目前的小目标都是下一个目标的过程:既是终点也是起点。
目标有了又如何?不做不都是白瞎么
落地
首先,我认为做什么都是每个人的自由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,基于偏好、机会成本做决策。
早之前在旭辉实习的时候遇到位大佬,在短暂的接触中,真的是由衷的钦佩他~也曾就类似的事儿向其请教过
初窥地产研究岗,也关注了些公众号,看到相应的文章会收藏(比如现在的“浮窗”),但在收藏中躺了x天,都没打开过了
他说,因为你不认为这件事儿此刻对你而言是重要的,或者可能你压根就没这个需求。我会看是因为我的工作和这些相关,需要去了解这些讯息,了解…。
是的,我目前认为就是这样。这里面除了重要性之外,还有紧迫性的维度
这件事儿、这个目标当下对我是否重要?
紧迫感、重要性的加持,我想大概率就能落地了吧。想想憋毕业论文的那段时间…
除非真的是无力回天…直接弃疗…
我们都知道身体的重要性,但并没有那种紧迫感。再极端点说,可能没和死神擦肩而过,对于重要性的感触也没那么的深刻。有些事儿真的很难感同身受…
所以对于这些,重要不紧急的目标,我该怎么办?或许这类事儿、目标真的不需要太多,让“系统2”和习惯共同加持吧,同时也需要一些“助推(Nudge)”的方式。真的需要踏出那一步o.o
“助推”解释为那种轻轻用手肘碰下你,就能实现目标
WLB
感觉实际参加工作之后就没顺过,,,也是因为自己的决策问题吧,这也算是让自己直接学习了一波之前间接学习的经验:比较重大的事情要积极启用“系统2”来理性分析各种依赖关系!
切片数据来看,我觉得可以将企业工作者分为能力、资源2个维度来看。
资源多 | 资源少 | |
---|---|---|
能力强 | 资源多-能力强 | 资源少-能力强 |
能力弱 | 资源多-能力弱 | 资源少-能力弱 |
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不太合理,因为两个维度并非完全独立,也可能会存在互为因果的情况。比如直观理解,因为能力弱(强),所以资源少(多)。
但很多时候并非如此,资源是有限的
实际做决策的是个人,很多时候是由上而下的,分配资源的是各个节点上的人,各个节点上的人具体怎么分配的谁都不知道🤷♂️
现实情况一样存在能力弱的人所拥有的资源多于能力强的。但这是不是也很难界定?因为溜须拍马、机遇也是种能力啊🤷♂️
跟人扯上关系的都很复杂,所以我觉得人文社科领域是不存在类似物理世界的漂亮公式的
而且,实际工作中也并不需要多强的能力,企业越大,分工越明确、“通用件”越多、互换性越强。
工科应该都会提及“互换性技术”,带来的好处就是哪个零部件坏了,拆下来换个新的又能正常运转了,而且这个新的零部件也很容易获得,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。
最近刚好在欧神的文章中看到这么一段话👇
得想想办法怎么深度挖掘潜能🤔
愿望🙏
希望未来一切都好~
- 目标能落地
- 找到深度挖掘潜能的路子
- 修身养性、由艺入道